文章来历丨玩儿电影(ID:wan2movie)
假如你在英国,可能会在《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看到一则 " 寻觅里斯本丸幸存者及其后人 " 的古怪的整版广告:
1 条沉船,828 名被忘掉的战士,1834 个没有被叙述的故事。
英国当地报纸
这则寻人启事是一个叫 "方励" 的我国人主张的。
没错,就是咱们了解的方励教师。
方励
提到东极岛沉船事情,许多人可能不了解。
1941 年 12 月 25 日圣诞节那天,在反法西斯的远东战场,英国港督杨慕琦向日本屈服,屈服的英军成为日本人的俘虏,被送往战俘营。
次年 10 月,满载 700 多名战士和 1834 名英国战俘的里斯本丸号大客轮从香港动身。
在驶至舟山东极岛邻近海域时,由于没有装置战俘标志,被美国军舰的鱼雷击沉。
客轮里斯本丸号
日本战士纷繁登上救生船逃生。
英国战俘眼看着日本戎行没有施救的意思后,才纷繁冲开护卫,跳入海中。
东极岛邻近的我国渔民闻讯,驾着自家小渔船赶来相救。
据统计,我国渔民合计救下 380 名左右的英国战俘。
而困在里斯本丸号底舱的战俘们,由于阶梯断掉,被生生困在船底,沉入海底。

2013 年,在为《后会无期》勘景时,方励从渡船的船老大口中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 我从不知道这个故事," 方励说,"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英国年青人死在我国家门口 "。
更让方励疼爱的是,这些年青人丧生时,许多都和自己的儿子年纪相仿,也就 20 刚出面。
在尔后的五年里,这颗种子在方励的心里发芽,强大。
《后会无期》东极岛片场
起先,方励仅仅出于猎奇,去翻查各种材料,去极力在脑海中拼凑出这个故事的细节。
但越发投入今后,他发现,伴随着一次次的材料收集,他心里的洞越来越大。
"800 多人死在这个当地,我离他们那么近,总觉得有一个情感上的联络,"方励说,"在查找过程中,你会一向感觉到你的脚下 30 米的当地有 800 多位年青人死在这里,而全国际却不知道。"
" 这些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方励以一种近乎追问的口气重复问自己。
《后会无期》东极岛片场
从事海洋查询的方励开端自己带队去海上查找,他要找到这艘船。
2017 年,方励随团队出海两次。
第2次海上查找,他们找到了这艘船,完结了水下成像,断定了这艘船的方位和详细信息。

2017 年 9 月底,方励将查询所得的数据带到了德国的一个信息展上,招引了一位英国教授的留意。
和方励相同,他关于这一悲惨剧事情一窍不通。不过,由于死难者是同胞,他的感受又好像多了几重。
在这位英国教授的牵线下,英国《泰晤士报》电话采访了方励。
2017 年 10 月 8 日,文章宣布后,在英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评论,一个我国人为何会对英国战俘沉船的事儿这么上心 ...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和那位英国教授相同,大部分人因关于这段尘封的前史一窍不通而心有内疚。
里斯本丸号淹没时的前史图片
这篇文章带来的不止评论,更激发了方励寻人的期望。
也是 10 月,方励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邮件主人是一位英国人,她通知方励,自己的爷爷就在那艘船上。
方励和这位英国女士聊了好久。
她通知方励,爷爷罹难的时分,自己的父亲只要七岁,父亲前几年也脱离人世,骸骨就埋在了爷爷的空冢旁。
提到动情处,英国女士哭了,她通知方励,看到这篇文章,她马上把音讯通知了一切亲人。
方励与哭泣的英国女士拥抱
" 这么多人失掉生命,不知下落,全国际没有人知道他们 ..."
正是那一通越洋电话,方励决议制造一部纪录片,暂定名,《The 828 Unforgotten(不能被忘掉的 828 人)》,要去叙述这些不该该被忘掉的人的故事。
" 我自身做电影,就觉得应该用印象的方法去记载这些活着的证人,去跟全国际叙述这一群人,这些在我国东海罹难的英军战俘的故事,讲人的故事。"
与此同时,方励在集结人才,制造团队也在渐渐成型。
方励
费恩奇(音译)少校是是军事院校结业,退役前在 Middlesex Regiment(米德塞克斯团)执役,担任团队军事参谋和前史参谋。
托尼 · 伯纳的主业是甲骨文软件公司 Oracle 的高管,也是一位常驻香港的英国前史学家。
托尼在业余时刻研讨前史并写了三本书,是国际上仅有出书过里斯本丸号专著的学者。
与托尼在香港家中沟通的方励
其他一人是方励实地造访英国时知道的一位我国留学生,龚莉,是个 90 后。
龚莉正本是责任做英文场记,后来项目断定后,方励留下她担任英国采访小分队。
不过,团队最重要的导演人选却一向不决。
方励泄漏,自上一年 10 月萌发拍照纪录片的想法后,他现已见过三位年青的纪录片导演,但都不笃定。
直到 2018 年 1 月,方励遇见了范铭。
范铭曾任职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看见》主编,2015 年头作为总编导和柴静推出空气污染深度查询《穹顶之下》,备受好评。
" 纪录片跟故事片彻底不相同,这个纪录片需求很多的社会查询,范铭导演有非常丰富的社会查询的经历,并且咱们这个项目作业效率要很高,人物头绪的查找、处理是一般年青导演们可能很难驾御的。"
方励说," 不仅如此,范铭的英文也很好,英文欠好底子就做不了这个作业,由于咱们的查找满是在英语社会里边查找,海量的人物头绪,寻觅去拼接、去判别。"
范铭参加的《看见》和《穹顶之下》
可范铭起先并不感兴趣。
方励不死心,2018 年 2 月份的时分,方励压服范铭,一同去了一趟英国。
" 我说你先不做决议,我带你去见一两个人,你见完一两个人,你听完他们的故事你再通知我,你愿不愿意做这个纪录片的导演。"
听完一圈后,范铭果然被感动,决议参加。
如此,加上方励,五人中心团队建立。
左起:金子(摄影师)、范铭、方励、费少校、龚莉
在中心团队成形的过程中,方励并未中止。
他开端在英国大幅登广告,寻觅罹难者及其家族、后人,为海量的查询和采访做预备。
" 咱们找到了战俘名单,可是名单没有用,上面没有任何其他信息。至于人在哪,就是难如登天啊,要处处去捞。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到寻人启事这个思路。" 方励通知咱们。
可寻人启事价格却是不菲。
拿《泰晤士报》来说,据了解,其作业日全版均匀 2 万多英镑,周日版全版一天是 9 万英镑。
不过,方励通知咱们,由于感动于其所做的事,这些媒体也自动帮其规划, 给他扣头——
" 比方,前不久一个礼拜,《每日电讯报》正好空一个版面,他们就联络我,正本 23000 英镑,只收了我 6000 英镑。"
《每日电讯报》长这样↑
依照方案,方励的 " 寻人启事 " 战略会继续两个月,也就说,这波寻人启事会一向铺到八月底。
而总的投入,方励说,暂定 1500 万元。
寻人启事的效果是明显的。
截止现在,方励团队共找到 200 人。其间,罹难者家族有 60 人左右。
考虑到总量大,方励期望终究的采访基数有 100 人,占总罹难人数的八分之一。
依照现在进展,八月底应该就能完结,九月就能够按期开端密布采访。
方励和本年 99 岁的 Dennis Morley
这其间,实在经历过船难的有两人,一位是现居英国,现年 99 岁的 Dennis Morley。
一位是现居加拿大,现年 98 岁的 William Beningfield。
剩余的大部分都已作古。
方励说," 咱们每天都在跟时刻赛跑,所能做的都是抢救性采访。"
方励和费少校承受 BBC 电视台 World News 现场直播访谈
从项目开端,方励一向在投入,现在现已花掉不下几千万。
问及本钱问题,方励说纪录片始于自己的私家情怀,现阶段不行能找人出资,自己也不在意能不能拿到报答。
" 我现已过了生计的阶段," 方励说," 许多人问我做电影究竟赚什么?咱们赚感觉啊,这感觉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里斯本丸号罹难战俘—皇家炮兵团主炮手 Charlie Brooks 的儿子,本年 80 岁的 Ron Brooks
" 不管是纪录片仍是故事片,都是遇到一个感觉,或许俄然有一个激动,有好的合作伙伴,能够跟更多的观众去共享和沟通,能够感动观众……
" 我一向说,对我来讲,最大的商业成功不是钱,是观众的眼泪和观众的掌声。为什么这么说?我的生命就是我最大的财富,我投入进去的是生命,我假如收回是钱,那就 low 了。我收回的是快乐感、成就感。"方励接着说道。
Charlie Brooks 童年时代的全家福
相片是 1940 年英军家族撤往菲律宾、澳洲前在香港拍的
拿手枪玩具的五岁男孩是现年 80 岁的 Ron
除了出资人,在导演范铭的主张下,方励还以一个见证人、探寻者的情绪进一步参加到了这个故事中。
起先,方励想找一位英文主持人去做采访,去叙述这些故事。
但范铭觉得,假如方励能亲身出镜,纪录片会有一个视角,愈加有情绪,也愈加接近。
方励承受 BBC 电台 Radio 4 直播采访
现在,前方的小分队在龚莉的带领下有条有理地进行着。
他们先做预采,发现好的故事,反馈给中心五人组,鉴别适宜今后,方励会亲身飞到英国,作要点采访。
按方案,方励未来两个月至少要飞去英国两次,一次大约两周,做最终的会集采访。
方励现在的期望就是能在下一年的 10 月 26 日完结这部纪录片。
"10 月 26 日是 Dennis Morley 的生日,下一年他就 100 岁了。"
方励说," 我期望能把这部纪录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通知他咱们没有忘掉。"
年青时的 Dennis Morley
不仅如此,方励还预备届时在英国办一个隆重的首映。
他计划把一切罹难者家族及后人都约请曩昔,把一切人的姓名一个不少地写在大屏幕上。
" 我要把他们的故事叙述给全国际,让他们知道,国际并没有忘掉他们。" 方励说。
《后会无期》东极岛片场,方励在这里,第一次传闻里斯本丸号,以及不行忘掉的 828 人!
现在,方励带领的纪录片团队,正在进行时
「 重视剧角 」
查找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初中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初中 » 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砸下几千万拍英国战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