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微科普儿童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咬指甲

咬指甲指的是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也可能是吮手指行为的继续。严重者可发展为咬脚指甲。常见于5~18岁儿童青少年。大约50%的儿童在早期会出现这种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下降,有些可持续到18岁以后。5~10岁期间的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增大以后,男性咬指甲更为常见。啃咬指甲有家庭内多

咬指甲指的是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也可能是吮手指行为的继续。严重者可发展为咬脚指甲。常见于5~18岁儿童青少年。大约50%的儿童在早期会出现这种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下降,有些可持续到18岁以后。5~10岁期间的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增大以后,男性咬指甲更为常见。啃咬指甲有家庭内多发倾向

咬指甲的程度轻重不一。大多数咬致指甲顶端凹凸不平,不能覆盖指端,极少修剪指甲。严重者可将指甲或者指甲周围的皮肤咬出血,可合并感染,如甲床炎、甲沟炎,有的甚至引起整个指甲脱落或手指端变形。

咬指甲是一种常见而持久解脱心理压力的行为方式。儿童在情绪紧张不安、感到心理压力、焦虑恐惧时常发生啃咬指甲。家长对此责骂、惩罚通常是无效的。有时反而加重儿童咬指甲的行为。应找出儿童情绪困扰、焦虑的原因来缓解其压力,可减轻或消除这种行为。同时教会儿童养成定期修剪指甲的良好习惯。对较严重的咬指甲儿童,则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具体方法为: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在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可采用手腕上套橡皮圈,每当出现咬指甲的想法或行为,就拉橡皮圈狠狠弹自己一下,使其逐渐消除咬指甲的不良习惯。或者在手指上涂上黄莲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

更多儿童不良行为习惯

请咨询妇幼二楼儿童保健科210门诊!

咨询电话:07176475316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微科普儿童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咬指甲

咬指甲指的是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也可能是吮手指行为的继续。严重者可发展为咬脚指甲。常见于5~18岁儿童青少年。大约50%的儿童在早期会出现这种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下降,有些可持续到18岁以后。5~10岁期间的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增大以后,男性咬指甲更为常见。啃咬指甲有家庭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