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校内。(资料图片) |
《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陈美龄 著上海三联书店 |
陈美龄和三个儿子。 |
新的开学季,一本讲述如何将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新书引人注目。该书作者是当年的中国香港歌星陈美玲,书一出版即成为关注的话题。作者在日本生活40多年,她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都送进了斯坦福,她是怎么做到的?本报记者专访陈美龄,她表示:“教育需要百分百的爱和正确的方法。”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家里的基本规则就是“不说谎”
陈美龄最近一次引发热议,是她的三个儿子陆续考入斯坦福。最小的儿子2015年进入斯坦福本科。一个孩子考进斯坦福已经是非常不易,三个孩子全部都读了这所名校,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太多人问她是怎样做到的,在上电视节目的时候,在唱歌的时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美龄不断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她动念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写成书,让更多的人知道。本书50条教育大法包括身为家长的8个觉悟,教育的11个目标,培养好学孩子的9个方法,想要赋予孩子的15种力量,应对青春期孩子的6个提示等内容。
陈美龄告诉记者:表扬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能说谎,明明字写得不好看却对孩子说“写得真漂亮啊”,这样孩子无法对自己正确评价;要不断鼓励,直到做到那个标准;无论如何不能进行体罚,那是最差劲的教育方式;家里的基本规则就是“不说谎”;孩子提问的时候自己在做饭,就关掉炉火,回答完问题再继续;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了就是好孩子”,孩子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而有任何改变……
从歌星到教育博士
陈美龄当红时,父亲去日本看她,看到这么多人围绕她,她被大家圈在中间,一个劲忙,就对她讲:“钱财、名誉如流水,发生点什么就会被夺走;但知识不会,一旦印入脑子,就一直在那儿,你要继续念书。”陈美龄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就辞掉工作,去加拿大读书,读的是儿童心理学。
陈美龄30岁结婚,婚后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她当时也一样在工作,但在念书时候了解到,孩子的最佳发育时间是在前3岁,所以不愿意离开孩子,因为还要喂奶,她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把儿子带在身边,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巨大争论,甚至有了一个词“Agnes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字叫Agnes)。当时的日本民众没有见过把孩子带在身边工作的女人,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你爱工作那就不要生孩子;如果你生孩子,就不要再在社会上当艺人抛头露面。争论之大,陈美龄在那一年登上了TIMES杂志,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中心。如今回忆,这个争论,倒是促成后来陈美龄的一系列经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看到了TIMES杂志,给陈美龄写了信,邀请她去美国继续念书。陈美龄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建议,她又放下手头的工作,考GRE,申请学校,被斯坦福录取。她将大儿子带在身边,到美国2个月之后,她生下第二个儿子。先生当时在国内,只有休假的时候才会去美国照顾。所以陈美龄一边念博士,一边带两个孩子。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陈美龄说,辛苦是肯定的,但要“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啦!”这样的念头却是一次都没有。
家庭教育几个基本要点:
《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陈美龄 著
上海三联书店
1.学龄前的孩子的教育:要贴身照看,尽可能多待在一起,给他满满的母爱。
2.育儿目标: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
3.夫妻配合:在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
4.信任: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才会信任他人。
5.如何爱孩子:我一直以来最重视肌肤之亲。我家三个儿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零八个月。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抱抱、背背,使他们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让他们安心。
对话陈美龄:
如果你要做父母,就一定要自我牺牲
广州日报:在两人都要上班的情况下如何抚养3个孩子?
陈美龄:我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给别人带。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你完全放心的人。我觉得小孩子还是在父母身边长大比较好。尤其是小的时候,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爱。如果你要做父母,就一定要自我牺牲。带孩子这个事情上,不是人多就好了,很多时候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就够了。只要你是百分百去爱你的孩子,付出百分百的爱,就可以做到平衡。要有这个信念。另外,孩子在3岁之前,一定要父母教养,这对小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广州日报:在国外,常常看到两个人带几个小孩,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为什么我们4个大人带一个小孩会如此紧张?
陈美龄: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在美国,一个家庭有四五个小孩,家长们就没有那么紧张。以我自己来说,生第一个很紧张,第二个就还好,到了第三个,就真的是一个享受。不一定要成功嘛,希望他们长大,希望他们做一个好人,希望他们快乐。用这个想法带孩子,就会轻松很多。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孩子三岁前一定要父母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