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与爸爸妈妈合影
一身粉嫩运动服,扎着两个辫子的小女孩蜷缩在沙发上捂着肚子低声啜泣,老师关切地询问她是否肚子痛却得不到回答,老师只好把手机递给她,接过的一刹那,小女孩立刻恢复了活泼模样。她是叶会英的女儿可可,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叶会英告诉老师:“你是中了可可的计。”
带女求医 放下百万生意
经历9年爱情长跑的叶会英,在26岁时走进婚姻殿堂。2年后,爱情结晶来到他们家,夫妻俩给这个小女孩取名叫可可。
刚开始可可和其他孩子并无二致,8个月就能开口叫妈妈了,但叶会英始终觉得有地方不对劲。可可脾气很大,“如果把她逼急了,她就会大哭。”叶会英说。
1岁零10个月时,可可还是只会叫爸爸妈妈。叶会英和丈夫带可可到医院检查后,可可被诊断为孤独症。“当时整个人都懵了,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病。”叶会英说,她上网搜索“孤独症”,点开全是负面消息。
可可2岁零9个月时,叶会英把她送进璧山的普通幼儿园,刚进去没多久,幼儿园老师就喊叶会英不要再带可可来了,老师觉得可可在上课的时候会突然大笑或唱歌,会带坏其他孩子。叶会英只好带女儿前往外地一些治疗孤独症的机构。
“我和我老公大学毕业后创业经营了一家IT公司,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有上百万收入,自从可可被查出患病后,我就离开了公司,四处带她求医,只剩我老公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生意,最近几年都在亏本。”叶会英说。
差点丧命 促使母亲改变
母女俩相依为命,在外地求医的时间都是按年算的。叶会英说:“孩子的进步很缓慢,我的压力大,周围朋友的孩子都在茁壮成长,参加弹琴、画画各种兴趣班,我的孩子却连说话都表达不出来,如果这样带回去,我感到面子上很挂不住。”
在青岛为可可治病的时候,一次可可在教室里突然哭闹起来,叶会英和老师联手哄都哄不住,老师建议喂可可吃点零食。叶会英找到几颗杏仁给可可,可可立马停止大哭,叶会英紧绷的心刚刚松懈了下来,却看到可可抽泣了一下,然后咳嗽起来。“我感觉到孩子的呼吸声不对,立马将她送进医院。”叶会英说,当晚医生就对可可进行了手术。
守在手术室门口,叶会英悔恨不已,她向上天乞求:不管孩子是不是孤独症,只要可可能活下来,再也不会要求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最后,医生从可可的气管中取出了杏仁残渣。可可康复后,母女俩踏上了回家的路。
女儿上学 母亲成了“老师”
回到重庆后,可可进入了一所普通幼儿园的“特殊班”,叶会英成了陪读兼“特教”。
可可该上小学了,叶会英很纠结是把可可送到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机构去。在参加一次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交流会中,一位家长的话点醒了叶会英:你要等她准备好,她永远都准备不好。8月31日,叶会英替女儿报了名。
9月1日,叶会英送可可上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一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正在互相推辞,都不让可可进自己的班,校领导也赶来劝叶会英放弃。
“整整一上午,别的孩子都在教室里读书,我和可可就在教室门口等着。我告诉学校,可可不具有攻击性,并且我愿意承担可可在学校的一切责任。”叶会英说,“因为有和可可共同历经的磨难,所以我已经强大了起来,我知道只要我坚持,学校是不能拒绝我的。”最后学校同意可可入学,条件是叶会英陪读。
感谢女儿 她让自己成长
从教不进任何知识到涂鸦,现在的可可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描绘事物了,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遗传,可可在绘画方面逐渐展现了天赋。
“未来我对孩子没有过多的要求,既不会要求她做什么,也不会要求她不做什么,希望她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我就满足了。”叶会英说,“我以前从不主动提起我的孩子是一个孤独症患者,但是现在我可以毫无畏惧地向人介绍‘我是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可可改变了我的命运,带我进入了一片新的天空。如果不是她,我可能就在IT公司忙碌,只在乎钱,而现在,这些我都放下了。”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妈妈带孤独症孩子求医 放下百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