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现在还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或许你现在才意识到问题却也无可奈何…不过婴儿手势语看起来已经成为近来主流育儿方式的中流砥柱,至少得到了众多有前瞻性的父母和托儿所的重视。
学习婴儿手势语
与孩子间的手势交流在过去20年间已趋于流行。据观察,儿童学会使用双手“交谈”远在能开口说话之前。对这一点的充分认识是进行手势交流的基础。
当然,你得花上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8或9个月)才能等到宝宝的手指灵巧到能够“对话”,不过你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婴儿手势语。
以下是认可这种方式的一些原因。
1.打破语言障碍
从我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包括在Emma教授的托儿所的孩子们)身上能够看出,婴儿手势语确实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交流。
考虑到婴幼儿在想要说的内容和能够说的内容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公认的差距,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手势语就成了特别有吸引力的希望所在。这种方式只对缺乏口头表达能力,无法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感受或需要,从而导致受挫的幼童才有意义,尤其是8到9个月(开始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阶段)以及18到24个月(基本能够开始说出自己想法的阶段)的婴幼儿。
换句话说,如果在基本手势语的帮助下,婴儿早在8或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使用双手来更好地表达自己,这就相当于在这条一般来说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填平的交流“缺口”上早早地架起了桥梁。
2.乐及人人
和婴儿进行手势交流还能提供大量积极互动的机会。在我们的观点中,任何能够增强父母与婴儿之间的纽带的事物都是值得提倡的。其中有一个我们非常喜爱的创造性想法,就是开始学习手势语,并将其加到受欢迎的婴儿歌曲中,如《小星星》和《摇篮曲》。
长话短说,如果你将与宝宝进行手势交流当成一种有益的互动活动,那么它就会是一种单纯的趣味性活动,人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实际上,如果这种方式很无趣,那么你就不应该采用。
目前流行的手势
教孩子用手势语来“背诵”字母表并没有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婴幼儿),最有用的手势所能表达的内容要比单纯的字母多得多。你应该从那些最有意义或能够描述宝宝最常看见、最常做或最想要的东西的手势入手。
下面是整合的一个最常用的手势列表,这样你们对幼儿时期的常见手势会有更好的了解。只要从这些手势内容学起,你就一定能很好地开展“对话”:
飞机、宝宝、球、鸟、毯子、书、猫、杯子、冷、爸爸、尿布、狗、做好了、喝、吃、走、晚安、快乐、帮助、热、疼、我爱你、牛奶、妈妈、更多、眯一会儿、不、外面、请、坐、睡觉、星星、谢谢、起来、水。
入门秘诀
虽然手势交流对新手父母来说并不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学起来也不难。关于婴儿手势交流的书和视频有很多,许多父母对这一方法十分依赖。在美国,托儿所也将其纳入婴幼儿教学课堂,使其成为十分常见的日常学习活动。究其原因,显而易见。
看,这是一些能够帮助你入门的重点秘诀。
1.耐心
据观察,在6或7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学习简单手势的婴儿能在8或9个月大的时候使用手势进行交流。这是婴儿手势语得以流行的基础。
虽然并没有什么原因表明你必须等到宝宝6个月大才能开始教授手势,但我们还是应该现实一些,不要期望能够过早成功。
2.说出来
确保你花在和宝宝进行交流上的时间。只要手势交流不侵占语言交流的时间,那么就不会影响宝宝同时学习语言交流和手势交流。
3.养成习惯
在宝宝学习这些内容时,重复是关键。想要更快更好地获得成功,那么就要将手势交流变成日常习惯,而非一次性课程。
4.比划出来,就像亲眼看见那样
使用手势来描述宝宝生活环境中的日常活动和常见物品。
5.别太严厉
即使宝宝不能很好地理解手势的含义或学会使用手势,也不要太过心急。要记住,手势交流的目的是使交流变得有趣,是要减轻挫败感,而非加重!
6.分享手势
一定要和其他照顾宝宝的人分享你的手势,这样一旦宝宝开始学着使用手势,所有人都能加入(和理解)与宝宝之间的“对话”。
如果托儿所会教你的宝宝学习手势语,那么一定要掌握快速教程,这样当宝宝开始向你比划的时候,你就能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语言的形式就是如此丰富多彩!即使再小的婴儿,也有自己的多种官方语言:哭闹、咿呀声、手势…所以,请不要忽视与孩子早期的手势“互动交流”!
P.S.:那些年的“对话”,你是否有错过?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原来,宝宝的双手是用来“交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