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苔花”朋辈成长沙龙:构建网络朋辈成长共同体

一、 案例背景:时代之变与育人之需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不仅重塑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 案例背景:时代之变与育人之需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不仅重塑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准确把握新时代育人环境与育人对象的深刻变化,创新工作载体与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与感召力,已成为高校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从育人场域演变来看,学生社区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场所,日益成为凝聚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阵地,是“三全育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立足学生社区实体阵地,强力介入网络空间虚拟场域,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互补互促的育人范式,是响应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总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要求。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深入调研和细致观察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需求。

(一)“在线”却“孤独”的认知困境

尽管身处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空前丰富,但碎片化、浅表化的信息洪流也带来了深度思考的缺失。部分学生习惯于独自埋头苦读,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渠道,成为“孤独的学霸”;另一部分学生虽积极参与各类线上线下的活动,却因目标模糊、信息过载而导致成长深度不足,沦为“迷茫的参与者”。

“连接”却“疏离”的情感困境

快餐式网络文化和虚拟社交的盛行,在满足即时通讯需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之间深入、有质量的思想碰撞和情感支持。同伴教育的育人力量,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复杂图景中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

(三)“知”与“行”的能力转化困境

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如何转化为组织策划、沟通协作、创新实践等可迁移的核心竞争力,仍是许多学生的困惑。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但如何将其内化为智慧和能力,需要实践的桥梁。

(四)“苔花”式个体的价值实现困境

不少学生内心蕴藏着如“苔花”般的巨大潜能,渴望被看见、被激发、被认可,却或因合适的展示平台缺乏,或因网络环境中对比带来的信心不足,未能充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个体自信与对集体的归属感亟待提升。

基于以上现实问题,立足于学院既往在“一院一特色”“金句夜读”“最美宿舍Vlog大赛”等活动中积累的品牌塑造、思想引领和新媒体运营经验,学院决定启动“苔花”朋辈成长沙龙项目。该项目以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为精神指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重要载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朋辈互助成长平台,探索一条符合时代特征、贴近学生需求的网络育人新路径。

 

二、 主要做法: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育人闭环

“苔花”朋辈成长沙龙项目是基于网络育人理念,对活动设计、组织、宣传、互动、反馈等全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形成“虚实结合、朋辈主导、知行合一”的运行模式。

(一)精准定位,打造浸润式网络文化品牌

内核提炼,强化价值引领。项目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凡中创非凡”为主题,这一极具共鸣感和美学意象的符号,通过网络视觉设计(专属Logo、海报模板、推文版式)贯穿始终,使其不仅是活动名称,更成为一种可感知、可传播、可传承的价值理念,赋予项目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感召力,有效对抗网络空间的浮躁之气。

矩阵构建,拓宽育人场域。充分利用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个网络平台,构建“苔花”新媒体传播矩阵。根据不同平台特性,进行内容差异化投放,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和回顾,在微信群进行实时互动和通知,同时发布活动精彩片段、金句短视频等,实现育人内容的全覆盖和精准触达。

(二) 朋辈主导,激发内生动力与网络活力

“学生讲给学生听”的线上分享机制。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真正实现朋辈主导。通过线上招募和推荐,遴选出一批在学业、科研、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或独特心得的优秀学生担任“小牡丹”分享者。他们通过线上沙龙(腾讯会议、钉钉等)、录制微课、撰写成长经验帖等形式,分享从迷茫到清晰的心路历程与实用技能。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更具亲和力与可信度,易于引发情感共鸣。

“学生带着学生干”的网络实践模式。在“活动策划实战工坊”等环节,鼓励参与者自由组队,利用在线协作文档(如腾讯文档、石墨文档)进行头脑风暴和策划案撰写,并通过线上路演进行展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是将网络工具的应用融入能力培养过程,实现了“做中学”“网中学”。

(三) 内容为王,设计模块化线上线下融合活动

在内容构建上,项目坚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遵循“认知—方法—素养—能力”的递进逻辑,系统规划“启航·破冰篇”“深耕·学习篇”“涵养·读书篇”“践行·策划篇”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线下深度体验、线上延伸拓展的融合设计,形成育人闭环,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第一期“启航·破冰篇——发现你心中的牡丹”,聚焦价值引领与认同构建。线下通过理念阐释、榜样分享与“苔花心愿墙”营造沉浸式启航氛围;线上通过推送“小牡丹”事迹激发参与期待,将线下心愿数字化传播,并建立专属社群,将短暂的仪式感转化为持续的连接,初步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育人生态。

第二期“深耕·学习篇——‘学霸修炼手册’朋辈学习工作坊”,聚焦方法赋能与资源共享。线下工作坊提供面对面的技巧传授与针对性“诊断”;线上对核心内容进行精编与二次传播,扩大辐射面,并通过创建实时共享文档、组织线上打卡等方式,将线下习得的个体经验沉淀为可迭代的群体智慧资源,推动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与协同共创转变。

第三期“涵养·读书篇——在字里行间遇见伟大灵魂”,聚焦人文浸润与思想升华。线下“世界咖啡”模式保障深度思辨的交流质量;线上前期引导预热共读,中期同步分享观点,后期将金句感悟淬炼为《苔花·夜读》系列视听产品,将线下片刻的感动升华为可留存、可广泛传播的网络文化资产,实现文化育人效应的延时与放大。

第四期“践行·策划篇——从想法到现实:活动策划实战工坊”,聚焦知行转化与成果落地。线下工坊模拟真实项目从构思到路演的全过程;线上引入更广泛的评价资源,展示优秀成果以强化激励,借助网络工具对可行方案进行过程记录与成果展示,构建创意激发、方案成形、路演评议、风采展示的完整能力链,切实推动学用结合。

三、 工作成效与影响

一是育人主体得以拓展,朋辈效应充分彰显项目成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我要分享”的转变。“小牡丹”在准备与输出中梳理和升华了自身经验,实现了教学相长;“小苔花”在倾听与互动中获得了贴近自身实际的启迪与力量。线上社群的建立,使得朋辈互助超越了时空限制,形成了“永不落幕”的沙龙。

二是育人资源得以盘活,网络空间清朗充盈。项目生产了一系列如《学霸秘籍锦囊》《苔花·夜读》音频合集、优秀活动策划案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这些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内容,有效挤压了不良信息在网络空间的生存余地,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育人实效得以深化,学生能力综合提升。参与者普遍反馈,通过沙龙活动,不仅学到了具体的学习方法、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原本内向的“苔花”开始勇敢地在线上社群发言、在线下活动中分享,自信心显著增强。项目设计的“学、读、思、行”闭环,有效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是育人品牌得以确立,示范效应初步显现。“苔花”沙龙凭借鲜明的主题、创新的形式和扎实的成效,迅速在校内赢得了良好声誉,成为学院乃至学校层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育人与文化育人品牌。其运作模式为其他学院、其他学生组织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吸引了校内外媒体的关注报道,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 经验与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供给引领网络思政。网络育人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平台迁移和形式翻新,核心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优质内容。“苔花”项目将朋辈智慧、经典阅读、实践能力等“硬核”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包装和传播,是其成功的关键。

第二,必须激发主体活力,让学生成为网络的共建者。网络育人要充分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内容的创作者、活动的组织者、平台的维护者,不仅能极大提升育人工作的覆盖面和亲和力,更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育人过程的统一。

第三,必须推动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网络育人并非取代线下育人,而是要与线下育人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苔花”项目通过线上宣传招募、线下深度体验、线上成果固化与二次传播的模式,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拓展了育人的时空边界。

第四,必须注重品牌塑造,以文化浸润提升育人持久力。将育人项目品牌化,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视觉标识,有助于增强项目的辨识度、吸引力和生命力。“苔花”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初步内化为参与者的价值认同,这种文化层面的浸润,比单一的活动具有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苔花”朋辈成长沙龙项目是应对网络时代育人挑战的一次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扎根于学生社区的实际土壤,以朋辈互助为驱动力,以网络平台为重要支撑,成功地将思想引领、文化熏陶、能力提升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育人新生态。展望未来,项目还需在活动的系列化纵深发展、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成果的长期跟踪评估等方面继续深耕。我们相信,这朵小小的“苔花”必将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吸纳更多阳光雨露,最终在高校网络育人的百花园,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苔花”朋辈成长沙龙:构建网络朋辈成长共同体

一、 案例背景:时代之变与育人之需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不仅重塑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