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希沃亮相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专题分论坛,与巴蜀小学共探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

2025年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从理念到行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的学校样本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2025年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从理念到行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的学校样本”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组织,《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协办。全国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区域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等40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次突破137万。

图片1.png

论坛嘉宾合影照片

分论坛聚焦“应用导向、治理为基”的实践方向,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学校数字化共同体建设等关键领域,以巴蜀中小学的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为样本,探讨基层学校“从理念到行动”的价值追求与真实做法。希沃副总裁、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出席本次论坛并与教育权威专家共话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期间,论坛还设置了数智巴蜀展区。在展区内,观众能够现场体验巴蜀中小学真实数字化教学场景,包含课件生成、智能评课、智慧教研等,真实感受数字化教学的魅力。例如在备课场景,使用希沃AI备课,能够快速生成课文教学提纲,并根据教学需求自动生成课件。结合希沃学生平板,教师也可以同时将课前设计好的多角色探究任务下发,一键下发多角色AI助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图片3.png

数智巴蜀展区现场观众体验数字化教学场景

图片4.png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谢凡

本次论坛由《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谢凡担任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邓沁泉等领导嘉宾出席并致辞。

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 邓沁泉

邓沁泉在欢迎致辞《教育数字化,重庆教育何为》中表示,本次论坛是对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重庆践行“教育强国”目标的具体行动。重庆紧跟国家战略,将教育数字化与“数字重庆”建设同频共振,推动数字技术与基础教育全链条深度融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杨银付

杨银付在开幕致辞《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表示,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要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为路径,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他强调数字化从四维度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共享、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评价科学化与管理智能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时,教育数字化需兼顾技术应用与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助力学生全面且个性化成长。

图片7.png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黄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黄政在会上启动了“AI会议伙伴·智能助理”,让与会者亲身体验互动共创、人机协同的全新参会模式。

专家论道: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变革

从理念开始,多位权威学者在“专家论道”环节围绕智能时代的教育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 熊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 熊璋在《构建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体系》报告中指出,数字素养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信息获取、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技术为用、育人为本”的教育新范式。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张华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张华则聚焦于《AI赋能的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他提出,AI技术正在重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方式。他呼吁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利用数据驱动教学决策,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支持。

巴蜀实践:教育数字化创新样本解读

作为论坛学校样本,巴蜀中小学立足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中小学贯通式培养中凝练的“一体化设计、个性化实施”的经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系统推进贯通式培养,为学生打造全程化、个性化成长支持体系。

图片10.png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巴蜀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学校以“数智巴蜀”为愿景,构建了“蜀宝AI智能体”为核心的智慧校园体系,实现“教、学、评、研、管”全流程一体化。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与管理闭环,推动课堂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实现人机协同。依托“巴蜀云校”平台,学校将优质课程实时输送至全国170所合作学校,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马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马宏则作了《技术为桥 成长为核:数字化驱动学科育人内涵突破的巴蜀方案》的主题报告。她生动阐述了学校如何坚守“做的哲学”,以“积极拥抱和审慎推进”为核心原则,通过“思想筑基”与“实践破局”,构建“精准教、自主学、师生智三元协同创”的育人新范式。报告中,由AI生成的“巴蜀数字人”小巴和小蜀作为“第46号学生”惊艳亮相,直观展现了未来个性化学伴的无限可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多元协同:希沃助力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

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高级研究员成尚荣主持的圆桌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重庆市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开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顾小清,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副总裁、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党总支书记肖力等各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多元协同助力教育数字化的学校创新实践”展开深度对话。各方从“巴蜀方案”出发,共同探索形成区域乃至全国推广的协同机制与实践策略。

 

专家们高度肯定了巴蜀中小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样本意义,并围绕“巴蜀方案”展开深入解读,点赞其三大实践亮点:一是长期坚守的教育定力及对未来长程规划的能力。二是用贯通式培养的举措,推动教师行为变革。三是始终坚持以人的成长需求为导向的创造。

在多元协同的教育数字化实践创新上,专家们表示,两个学校样本的探索出的路径,可以为更多的基础教育中小学创新实践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探索路径。

本次分论坛以真实的学校样本、扎实的实践路径与深度的多方对话,清晰勾勒出基础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数字化推进路径。未来,希沃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从教育实际需求出发,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希沃亮相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专题分论坛,与巴蜀小学共探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

2025年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从理念到行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的学校样本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