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浅谈政治治理现代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摘要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人们甚至称它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深刻阐述了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支撑等问题,对

摘 要 1978 年 12 月18 日至 22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人们甚至称它为新时期的 “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深刻阐述了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支撑等问题,对此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政治价值树立到政体制的变革,从民主法制完善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从治国理政的科学化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无不贯穿邓小平同志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话的重要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政治价值 变革 民主

作者简介:弓勇,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50

一、政治价值变革是政治体制变革的先导

政治价值源于人民群众在一个时代的政治取向,它会深刻地影响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国家决策机构治国理政思想的调整。但反过来,国家上层的权利话语和文化影响也会塑造出新的政治价值。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有过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刘少奇、邓小平同志等代表的工作组,他们要求转变“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派则是以江青、康生为代表的“学生组”,他们打着“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幌子,认为集中力量搞经济是党内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坚决打击。同时他们煽动了一大批学生力图推翻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工作组,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大动乱。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党内乃至于全国“左”倾思想风起云涌,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工农业生产停滞甚至倒退,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但随着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的结束,邓小平也随之恢复了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职务。面对“文革”带来的诸多问题,邓小平同志等中央同志开展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弥补措施。在197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发言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转变了“文革”的政治价值,脱离“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体制的转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政治价值变革在讲话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以及真理标准的讨论之后,显得格外的迫切与重要。但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的禁区仍然很多,针对当时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性和阻碍思想解放的四点因素。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可以更好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更好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好的使生产关系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所以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有利于各级党委以及每个基层党支部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工作;有利于党组织、领导人民完善政治体制变革、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民主和法制是政治价值的必要前提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中,既深刻地认知了人民民主和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并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同志从长期的政治经验和观察实践中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的政治条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之前,党内民主生活几近殆尽,国家法制遭受重创。针对这样的问题,党内必须重新落实民主集中制,实现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民主。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是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采用民主的形式不得压制、打击;二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听群众的意见;三是保障工人农民和个人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四是加强法制建设,用来保障民主的有法可依”。

民主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政治价值的承载体,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将改革提上日程。而法制是治国理政的需要,必须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体系,才能保障民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将依法治国摆在重要的位置,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法治落实到生活的细节、点滴,从而使法治观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从根本上筑守法律根基,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是法治的国家,也是法治的社会,解放思想必须得到法治和民主的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党和人民大胆迈开步子引进来、走出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还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而存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为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以及为之后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做了思想准备。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形势,坚持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方针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前的实际问题,科学运筹、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创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得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鲜明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从我党的第一位领导人到现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召开,无不贯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无不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科学体系逻辑展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是思想解放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动员令,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宣言书。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基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了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正是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使我们党和人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拥有正确的政治道路,才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我们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立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并將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状况毫不动摇。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展现的是中国强大的生命力,强烈的增加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可以发展中国,始终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向着伟大的目标不断前进,而这一切都源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贯穿始终,并且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人民的现实理想与长远理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综上所述,从政治价值变革,到政治体制变革,到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再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一项可以离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用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明确的思路,敢于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新局面,我们始终坚信,沿着这条道路,社会主义的明天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习近平.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会议》的说明.新长征.2015(12).

[7]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百年小平.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北京:新华社.2007.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小学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小学 » 浅谈政治治理现代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摘要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人们甚至称它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深刻阐述了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支撑等问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