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

魏立楠[摘要]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错误进行过丰富而深刻的论述,这些理论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既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身体力行推进改革发展,又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试错、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容错纠

魏立楠

[摘 要]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错误进行过丰富而深刻的论述,这些理论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既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身体力行推进改革发展,又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试错、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容错纠错;错误观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A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1-0025-03

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如何对待党内错误思想与错误同志的理论阐述,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也为后来党正确处理相同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都不能完全保证自身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之中不走弯路,不犯错误。因此,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错误,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基础。

(一)错误的客观性。毛泽东指出:“所谓犯错误,就是那个主观犯错误,那个思想不对头。犯错误就是主观与客观实际不相符。”[1]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只有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的改正错误、少犯错误。错误并不是凭空产生,它的出现有着多种原因,其中毛泽东主要是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第一,错误产生的客观原因。首先,客观实际错综复杂。毛泽东曾说:“事物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又是在发展变化的,人的思维的反映跟不上客观实际,就一定会犯错误。”[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然而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剧烈变化的。在这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中,人的思维如果一成不变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在指导实践中就会出现错误。其次,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毛泽东多次指出,过去犯错误是一种社会现象。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大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逐渐融入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大潮中。与此同时,旧中国各阶级人口分布也极大的不均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占人口的极小部分,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占中国社会人口的大多数。诞生于这样一个政权更迭频繁,军阀不断战争的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必然会存在众多的小资产阶级或者农民阶级的党员,他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中的旧思想、旧传统、旧习惯等腐朽的思想意识,必然会影响党的方针与政策的贯彻与落实,这也是我们党内领导人多次强调思想教育运动的原因。

第二,错误产生的主观原因。首先,党的理论水平较低。毛泽东曾指出:“过去栽跟头主要是思想问题,是不认识、不觉悟的问题。”[3]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党员大多数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知识水平与理论修养都比较弱,再加上长期在各自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缺乏持久的党内教育与党性修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或错误,有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党的革命事业。其次,党对中国实际不完全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独立与人民幸福为首要任务。但是党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不了解中国社会、民族、革命、建设等特殊情形,盲目借鉴他国的基本经验或片面理解经典理论,给党与国家的事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毛泽东在1961年的南三区会议上指出:“过去这几年我们犯错误,首先是因为情况不明。”[4]总结经验、吸收教训不难看出之所以会犯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符合实际,片面性的看到报纸上的报告或听口头的汇报,走马观花与不求甚解现象突出。

(二)错误的两重性。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了党,损害了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5]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面对错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只看到错误的害处而没有看到错误的价值不是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正确与错误都是我们工作中的原料,尤其错误是我们党的反面教训,更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能避免重蹈覆辙,有利于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在改正错误过程中必须坚持“惩前毖后”的宗旨,主张批评与揭露矛盾,但是如果只关注错误的害处,而不研究错误的性质和价值,那么就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会出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造成干群紧张,阶级对立,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兴旺与发达。

(一)实事求是是认识与改正错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指出:“要实事求是,对情况的估计、分析,应该是好的就说好的,坏的就说坏的,有多大程度的缺点就说多大程度的缺点,不要夸大。”[6]他又指出:“我们要使错误小一些,这是可能的。但否认我们会有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那就不是世界,不是地球,而是火星了。”[7]错误是一定会犯的,各个国家在革命、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错误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知道错误却不敢承认错误、隐瞒错误、否认错误甚至推卸责任。1962年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8]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中一步步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不应该止步于口号与思想,必须运用到党与人民的事业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敢于承认错误,揭露错误,改正错误,坚持真理。

(二)改正错误是承认错误的目的和核心。认真改正错误,是一个政党负责和郑重的重要标志。毛泽东曾经要求我们的干部:“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党95年奋斗历程中,也是不断的发现问题,认识失误并且及时改正失误,坚持真理的发展历程。有的好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一些干扰,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吸收错误的教训,多次脱帽,勇于摘帽,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完善党的政策,一步步的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完全合适的模板可寻,只能结合自身特殊国情大胆创新,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与使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由于没有实事求是的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实践中出现“城市中心论”错误指导,李立三、王明等的“左”倾错误以及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失误等等。但是这些失误乃至错误之所以没有打垮中国共产党,没有葬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有积极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毛泽东指出:“郑重的党在于重视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之所以犯错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公开改正。”我们党从刚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拥有8800万党员的世界大党,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不管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认真接受人民的批评与监督,并实事求是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坚持真理。

(三)改正错误要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多次指出,所有犯错误的人,不管他犯的错误怎么严重,哪怕是路线错误,也只是思想不对头。那么既然是思想问题,必然也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指出:“帮助在改正错误的同志,能团结的力量越多越好。”[9]可见,团结是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批评都只是我们达到团结的一种手段,切忌舍本逐末。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我们必须坚持民主的方法,采用讲道理、摆事实来批评与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改正错误的重要方法。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我们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10]只要是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不利于人民的事业,不利于党的事业,就应该自己主动去做检讨,允许一次二次再次的检讨,直到错误得到完全的认识与改正为止。坚持正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发扬民主,启发他人批评,虚心接受他人批评,自己必须经得起批评;坚持主动批评,必须一针见血,放心大胆的批评,争取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氛围。

(一)对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基本上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决定,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又越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更进一步树立了我们坚定改革信念和决心。伴随着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与深水区,就必须要下定决心啃难啃的骨头,这不可避免的会损害既得利益,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甚至会使有的干部因怕出错、怕丢选票、怕丢位子而产生不敢改革、不愿改革、不能改革的心态,从而使得改革止步不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与新阶段,许多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试错常常是创新的前提。积极应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错误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不但可以深刻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错误的性质,而且可以探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错误,不怕犯错,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而努力。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30多年的改革事业,党与国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坚持下去,并且不断的深化与发展,这就会遇到一些前人所不曾遇到的全新问题,试错容错纠错就成为一个我们不能规避的现实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既有利于有效的防范错误的出现,也有利于高效的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党与国家少走弯路,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宽容错误、允许试错、及时纠正错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对待错误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真心的承认错误,用心的改正错误,细心的避免重犯错误;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必须坚持“一帮二看”,坚持团结信任为主,反对“无情打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些精辟的论述都为新时期建立健全科学的容错纠错思想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三)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试错、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虽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一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二是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三是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但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为官不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为”的心理作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事”从而确保“不出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官员由“不敢为”逐步过渡到“敢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改革过程中的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党由于改革创新而出现的错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不能伤害改革者的信心和勇气,宽容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从错误的内涵、性质、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与方式方法都做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对当前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社会氛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2][3][5][7][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89-90.65-66.101.137.70.62.

[4][8][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253.300.2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497.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早教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早教 » 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

魏立楠[摘要]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错误进行过丰富而深刻的论述,这些理论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容错纠错”思想既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身体力行推进改革发展,又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试错、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容错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