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李丹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由是在人的创造性地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的,自由不同于简单的对外而言的必然性,它是一种对人类来讲内在的本性。人类的存在即存在着非必然性,人作为偶然性存在的生物,在面对存在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空间中,我们作为非必然存在的生物,就难以追寻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这种情

李丹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由是在人的创造性地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的,自由不同于简单的对外而言的必然性,它是一种对人类来讲内在的本性。人类的存在即存在着非必然性,人作为偶然性存在的生物,在面对存在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空间中,我们作为非必然存在的生物,就难以追寻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就会面临到面时自然的必然性,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必然性与其说是对自然的必然性,倒不如说是人类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具有着人文色彩,是不可以脱离人类本身的主现存在,如果脱离了人類的主体本身的存在价值,而是追求自然中的客观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那么人类的任何活动将不存在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自由 必然 人文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09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反杜林论》中,他们在书中批判和反驳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论述了意识和思维是对现实存在的物质的一种切实反映。除此之外,他们还以历史事件的和人类活动为根本,阐明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通过马克思的理论,我们认为人类活动是“自由有意识的活动”,“自由有意识的活动”是一种体现人类存在的,并且继而服务于人类生命的活动。人类活动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类可以进一步的在思想和身体上得到提升。人类活动使得人的生活存在有偶然性、不确定性,也正是由于这些非必然性,使得人类的生活具有丰富性和意义性。人类的活动不是遵循着外在自然条件所趋向的方向所进行的,它遵从着人类自己的社会规律和原则,人类活动中体现着自己本身所带有的思想性,这是不同于其他动物性或植物性生命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外界的非必然性,人才是类存在物,称之为人类。

在之前我们的理解中,我们把人类活动理解为人类带有目的地探索或者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尽管这种定义抓住了人类活动中行为的实质,但是没有进一步指出人类活动对于人类自身的内部意义体现。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改变了外界的活动,一种与外界物质存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不断地改进了人类内部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活动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人文性意义。马克思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把视野从人类对于外部自然环境的改变,转换到了发现人类内部的世界。这种由对实体的关注转向对存在与存在意义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把人类的活动与人类本身的意义结合起来。这种角度通过对人的内部世界的关注,创立了一门新的哲学。

因此我们就不能困于旧的认知范围来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研究,而是应当转为一种新的想法进行考虑,重新定义马克思所说的自由。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由,不仅仅是建立必然之上的,更是以追求人类行为的目的和价值的。自由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自我完成,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性的目标,人类的活动也就存在着一定的自由性,但是在这种自由中,人类又会受到自然的限制以及引导等多种约束,从而人类的进化又会存在着必然性,从而导致人类的活动也会存在着必然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自由和必然之间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我们可以这样讲,自由是具有主观性的,是我们自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行为活动是具有自由的动机的。在这种自由的生存活动中,我们会避免不了与自然环境或者其他外部环境产生接触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仍旧是想遵从与我们自体本身的自由状态。但是我们会发现,外界环境对于我们的活动会有一定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是我们无能为力不可避免的。这种外界环境的选择是必然存在的,尽管这并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但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人类在偶然的探索过程中,遵从着自由的最初动机,而所面对的外界环境的必然选择,这两者之间并不发生着任何的冲突。因为一个是人类内部对于外界的探索,而另外一方面是,外界条件对于人类内部的约束,两者的交界在于人类的自由受到外界的引导,从而走向必然的一个趋势。这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有冲突,这要取决于人类的自身内部的自由决定,这种决定由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结果却是必然性。因为对于外界环境来讲,是不可改变的,外界环境并不存在着有任何的可选择性或者偶然性,恰恰相反外界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关于两者是否可以统一的问题,我们要关注的是自由的人类行为与外界环境是否可以达成统一。人可以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活动行为来使得最后与外界环境达到必然的统一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所以尽管人类会在不断地调整,也是出于—种自由心态下的多种尝试,最后的契合解决不统一的问题也是出于一种概率现象的尝试。简而言之,人类会通过自由的调整自身的内部活动行为,最后达成契合与外界环境必然性的现象。

有了这样的理解,人们对于自由也就减少了狭隘的认知,从而对于外在的必然性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如果可以对于外界的必然性加以合理的利用,我们可以在人类的历史中少走许多弯路。对于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是我们从历史事件中可以理解和学习的,最后应用于实践之中。人类将必然性的理解加以利用,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现实时代,对自由加以不同的关注和引导,人类就会在自由的历史上迈进坚实的一步。这样对于自由和必然性的理解,才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这样认为的,客观看来的必然性是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它会规定事物在存在或者发展过程中以及最后的结果状态中,都确定不移的趋势。因此,人类要想获得所谓的自由,就必然要先行认识到必然性的规律,认识并且认可,最终在主观上进行遵从。否则人类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况之中,尽管人类的行为是自由和主动的,但是并不能得到外界环境的认可与接纳,那么这个行为在某种情况下就相当于是无效的,所以人类最初就要认识到外界环境中所存在的必然性,然后将必然性考虑到自己的活动行为中,在做出行为时,对于必然性的事情就会加以考虑。如果不能认识到外界环境的必然性,那么在人类的生存轨迹上仍旧会有必然性的存在,但是人类尚未发现,所以导致产生了一种盲区的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是陷于一种被动的选择中的,人类不了解的某种自然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类不知而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会独立于人类的活动而存在着,人类的活动依旧逃脱不了这种自然规律的约束。

但是经过我们正确的认识这种必然性,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将其作为一种规则或者常识来应用,我们也就自然成为了自然的主人。可能在这里,我们有了一个疑问,就是这种存在于规律的行为,是不是对我们的行为的一种约束,那么具有约束的人类活动是否还称之为自由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的进行考虑,如果我们在知道吹冷风会感冒的情况下,那么我们是否还会在想要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继续去吹冷风吗?显然是不会的,那么我们在不吹冷风这个方面是否可以说这是一种不自由的行为吗?自由与否不是考虑我们是否把每件事情都尝试一遍,而是在于我们按照自我的意愿进行活动,在知道了这一规律的情况下,我们人类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特质,自然而然的也会自主的避让,而不会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所以在这种层面上来讲,这种通过了解外界环境的必然性,从而对于自设活动有一定约束,但是人类的活动仍旧会存在着他自己的自由。我们应当将人类的自由与客观的必然性分开来进行讨论,摆脱那些绝对的自由或者说是幻想中的自由,那些从来不具有条件的不可实现的自由,自由是对于必然的认识的前提下所具有的,尽管这不能作为自由的一项定义,但是在某种条件中来讲,这也相当于自由的必然性。

无论是人类内部的自由还是外界条件的必然性,两者都是对于人类的活动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的,通过自由,我们人类可以在创造性的条件下,进行天马行空的自我探索,获得感性的或者客观的内容和知识,增进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在这种发展中,人类不断地归纳总结,不断地完善,积淀规则,而最终将会达到一种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完美目标,就是与大自然与外界环境和平相处。这两种活动是将人类的内部与外部结合起来,在人的理想中的绝对存在于外界的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一种我们与外界环境联系的重要渠道。

现在,我们以一种更加明了的态度来面对自由和必然,以更好的心态去增进自己的内在需求,这是一种人类的进步。人类也不必拘泥于是否是必然性,而真正应当考虑的是,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所孕育着的,我们尚未发现的规律,这些对人类未来有益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通过自由的探索和创造最后得出的,这种最后能够所得规律,对于我们人类来讲,也是一种必然。我们人类应当顺应外界的必然性,通过自身的自由的创造力,来寻求对人类发展最为有利和迅速的捷径。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高中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高中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李丹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由是在人的创造性地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的,自由不同于简单的对外而言的必然性,它是一种对人类来讲内在的本性。人类的存在即存在着非必然性,人作为偶然性存在的生物,在面对存在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空间中,我们作为非必然存在的生物,就难以追寻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这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