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千里 烟淡水云阔
凝望江面 清波荡漾 船只来往
独步江畔 绿叶扶疏 芳草依依
水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绿水青山 看十里钢城
当落木褪去秋裳 天气愈发冻人
但也绝非千山鸟飞绝般萧瑟
仰天而观 只只飞羽划破天际
几点飞鸿影下 散去寂冷冬意
恰因这群候鸟的到访
赋予江滩野趣盎然的勃勃生机
青山江滩,作为我市首个“江、滩、城”三位一体的生态江滩,在成为候鸟栖息家园的同时,也为中小学开展自然生态研学提供了好去处。
12月11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601班的52名同学,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步行前往青山江滩展开了一次以观鸟为主题的妙趣横生的生态研学实践,与候鸟来了一场近距离的交流。
行前一课
观鸟前,同学们在生态课上一起学习了鸟的基本知识、武汉冬天常见的百种鸟类及观鸟的注意事项。
活动当天,在青山江滩的广场,研学导师向同学们发放望远镜。看到这个“新鲜玩意儿”,同学们顶不住好奇,拿到手就把玩起来。
“咦,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呀?”一位同学看着手中的望远镜发出疑问。
研学导师笑着说:“你还没打开镜盖呢!”随后,导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望远镜的基本常识及具体用法。
“望远镜也有那么多学问啊!以前只知道望远镜有很多类型,但不清楚原来军事望远镜并不适合用于野外观鸟。”一位同学说。
为了便于同学们辨认和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研学导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观鸟体验折页”发给大家。折页上,以彩绘的形式分别列举了白头鹎、黑尾蜡嘴雀、麻雀等十种公园常见鸟类。
飞鸟寻踪
“喳喳,嘤嘤,呖呖......”伴随着鸟儿清脆的叫声,观鸟之旅正式启程!为了不惊扰鸟儿们,研学导师将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观鸟活动,随后发布任务——寻找黑尾蜡嘴雀。
“在野外观鸟不是首看鸟的颜色,而是先看体型、嘴型等特征,再根据季节来确认鸟种。”研学导师说。
“看!灰身黑尾,嘴巴黄黄的,那只不就是黑尾蜡嘴雀吗?”依据研学导师的提示,没一会儿,同学们就发现了黑尾蜡嘴雀的踪影,轻而易举便完成了任务。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鸟的嘴巴比较厚,这与其习性有关。黑尾蜡嘴雀的食物以种子、坚果为主。而它独特的嘴型结构能将坚果轻易撬开。"研学导师介绍道。
此时,一群群候鸟从大家的头顶飞过。
“这是大雁在南迁吗?”
研学导师介绍道,它们是正在迁徙的鸬鹚。但并不是所有鸟类都有迁徙行为。像棕背伯劳就是如此,它们每在冬季来临之前就会换上更蓬松保暖的羽毛,以抵抗冬日的严寒。刚刚大家所看到的鸬鹚,无法在折页上找到是因为折页上所展示的只是最常见的十种鸟类。而青山江滩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能吸引更多的鸟类栖居。
“原来冬天的鸟儿也如此丰富,不仅是鸟的品种,还有颜色。”一位同学说道,并非完全是记忆中的灰白黑,还有蓝色长尾的灰喜鹊以及橙色羽毛的棕背伯劳。
揭鸟之奥义
“如果给你们足够的树枝,你们能像鸟儿一样搭个鸟巢出来吗?”
面对研学导师的发问,同学们纷纷摇头。
“其实任何鸟类他们所搭建的鸟巢都非常复杂。”研学导师指着屋顶上的鸟巢说,看!那个就是喜鹊的巢。它看起来比较简陋,像“毛坯房”。但如果仔细观察其内部就会发现:它由上、中、下三层构成,十分精巧牢固。
一位同学灵机一动说:“2008年的奥运会主场馆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鸟巢,非常漂亮!”
同学们在青山江滩观察到了栖息在江滩包括灰椋鸟、丝光椋鸟、白鹡鸰在内的16种鸟类。期间,大家热情参与,融入其中,还时不时相互讨论自己所观测到的鸟类,处处都能见到同学们认真观察记录、完成研学笔记的身影。
总结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生态观鸟研学实践体验,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望远镜等观鸟工具正确观鸟,进行观鸟记录;还了解到了不同鸟类的特征习性,对于江滩公园的几种常见鸟类也有了基本识别能力。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绘画和文字的形式将观察到的鸟类记录下来,认真完成了自然笔记。
蔡希朵同学说:“我喜欢在杉树上寻找灰喜鹊,在老枯树上找棕背伯劳,在天空中寻找寻找正在迁徙的斑鸠,这是一次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好机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我们的观察力。”
研学导师说,此次研学实践,红钢城小学充分利用与青山江滩比邻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观鸟体验,以大自然为课本,唤醒了同学们关注鸟类、共筑和谐、爱鸟护鸟的环保意识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研学实践,能让教育自然发生。
学在最后
基于青山区独特的生态变迁历史,丰富的生态环保产业的特点,青山区中小学积极构建“生态德育”模式,开发了生态变迁、海绵生态、校园生态等生态体验课程体系,开展多种生态体验主题活动,营造生态体验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态智慧。
红钢城小学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不断推动升级“脚尖上的课程”,让学生“走出去”并能“学回来”精心策划每个学段的生态研学主题。
红钢城小学陈亚敏校长介绍,该校一直坚持开展生态课程,在守护生物多样性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在大自然中获得生机和灵感,开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大家聚焦生物多样性,爱护我们的生态校园、绿色家园,共同守护大自然。
下一步,红钢城小学将进一步推进“生态德育+研学旅行”育人新模式,充分挖掘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可用资源,引导学生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学实践中自然生长。
大自然是无声的语言
是一部无形的教科书
无时不刻不在散发育人的魅力
(文章转载自 行武汉 读天下 公众号)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江滩观鸟 用另外一种方式打开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