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团”聚青春 “践”证成长:锦州医科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培根铸魂担使命,擎旗阔步启新程。2025年盛夏,千余名锦医青年师生以热血为墨、以奋斗为笔,用青春吹响时代的嘹亮号角,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实践回应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培根铸魂担使命,擎旗阔步启新程。2025年盛夏,千余名锦医青年师生以热血为墨、以奋斗为笔,用青春吹响时代的嘹亮号角,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实践回应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扎根基层沃土,熔铸时代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让青春在服务党和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璀璨光芒。

在广袤天地间躬身力行,于社会课堂中淬炼成长。锦州医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将其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2025年,校团委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等时代命题,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全校青年师生开展了立足专业特色、主题鲜明和形式多样的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锦医青年师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积极作为,以真知实干奏响新时代的青春强音。

薪火相传 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锦医青年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续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篇章。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基础医学院实践团一行赴沈阳、丹东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学院党委书记结合馆藏文物讲解了抗战中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并现场讲授专题党课;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师生们重温医学生誓言,全体肃立默哀举行“祭忠魂”仪式。同时,参与活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整理了《战地医者事迹集》,于开学后进行校内宣讲,强化红医精神的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以省市县乡多级联动思路,组织10余名成员深入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街道社区等进行实习调研。从参与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青团辽宁省委的“省直机关扬帆计划”到国企运营,从乡村环境治理到县医院志愿导诊,从慰问老人到观看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最美青年”录制,团队成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实践团还发挥专业优势,在街道开展理论宣讲,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

智能医学学院实践团先后奔赴辽沈战役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阜新万人坑遗址等多处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研学、红色党史内容创作拍摄传播的方式,体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薪火。他们走进朝阳福寿堂、阜新万达等多个社区,在社区乡村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和医工交叉前沿的科普宣传,融党史铸魂与医工惠民于一体,推动党的理论成果和前沿专业深入基层,凝聚奋进力量。

医学人文学院社会实践团紧扣“弘扬抗战精神”与“致敬最可爱的人”两大主题,打卡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参观、重温誓词、敬献鲜花、书写感言等形式,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团队成员还走进锦州市综合养老中心光荣院聆听老兵故事,开展志愿服务,将医学人文关怀融入实践,体悟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健康管理学院志愿服务实践团先后赴锦州东湖公园和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在学思践悟中读懂深厚人民情怀,青年师生们体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锦医青年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红色教育实践团走访沈阳市博物馆、劳动模范纪念馆、怀远门、沈阳故宫、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等地,在实践中全面摸清红色抗战资源的保护力度与发展潜力,系统梳理了红色史料和挖掘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了抗战精神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传承路径。青年师生们精准捕捉红色精神传承中群众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契合点,为用心提炼精神内核、用力完善保护机制、用情创新传播载体提供新思路,实现红色资源在时代语境下活态传承,让抗战精神通过更鲜活的表达直抵人心,在厚植家国情怀中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强国之志。

专业赋能 投身健康宣讲

全民健康关系着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锦医青年师生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青春之我为基层治理事业赋能,让青春底色为振兴发展添彩。

第三临床医学院社会实践团70余名师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创新宣教模式,致力于基层社区、企业单位和学校健康宣教,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团队成员瞄准“一老一小”,面向中老年人开展慢性病知识宣讲与义诊,针对儿童开展健康饮食、运动相结合的趣味健康教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播种健康意识的种子,为树立终身健康理念奠定坚实基础。

口腔医学院社会实践队关切基层口腔健康发展情况,聚焦基层口腔健康开展系列护齿活动。针对儿童和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在锦州多个社区开展护齿课堂、实践互动和走访答疑,他们用童趣课堂教青少年刷牙,帮中年人纠正护牙误区,为老年人讲解假牙护理,联合专业口腔医师开展义诊400余人次。团队收到了来自各社区及社区居民的表扬信、感谢信300余封,受到10余家主要媒体报道,赢得社会普遍赞誉和好评。

药学院社会实践团将推广普通话嵌入新疆地区居民高度关切的健康领域,面向新疆地区居民开展普通话宣讲和健康生活宣讲活动,开创了“专业服务+语言推广”创新模式。团队成员通过用普通话向少数民族居民讲解药品名称、服用方法、安全用药常识等和发放普通话传单等形式,在解决实际民生问题中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不仅有效降低了新疆地区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门槛,显著提升了千余名居民对药品名称、医嘱等关键信息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还解决了少数民族居民日常就医购药中的语言障碍,有力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与基层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增进民族团结,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临床医学院健康宣讲团践行“防治结合”理念,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来自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专科医师在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为居民开展义诊,来自临床医学专业的团队成员借助模型为居民们细致讲解了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操作,用手把手实践指导强化技能掌握,普及急救知识,以实际行动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实践队秉承“让预防医学扎根社区”为理念,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回应“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命题,把课堂搬到社区一线。团队成员们带着血压计、人体成分分析仪走进社区,用流行病学思维分析慢性病数据和大健康数据。他们还将防溺水知识变成儿童情景剧,把用药禁忌译成老人能懂的口诀,为独居老人整理健康档案。专业知识接上民生地气,在实践中体现了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

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社会实践队用专业知识助力银发一族。他们在锦州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老年人共同开展了健康宣讲、运动康复训练、艾草锤DIY和智能手机使用等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专业的服务与温暖的关怀,践行了“奉献与成长共赢”的实践理念。

科创领航 把握时代脉搏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锦医青年师生以创新实践赋能高质量发展,让青春智慧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

食品与健康学院企研实践团走进专业领域内的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与课堂深度融合,剖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标准化屠宰线、智能加工设备,现代肉鸡产业技术迭代;酱卤配方、糖熏技艺,与自动化生产线相呼应……实践中,大家认真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掌握了分析标准、车间安全操作规范等课堂外的知识,并深入车间开展实践学习,在实操中触摸到“守正创新”的科技脉搏,增强了科技自信,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师生投身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文化育人 守护非遗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锦医青年师生以行动传承文化之光,以创造赋予传统以时代新声,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绽放文化自信、奋发有为的青春光芒。

护理学院文化体验传承团深入拉萨多地开展系列社会实践。通过“参观-采访-体验”形式,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青年师生们全程领略了激情澎湃的那曲赛马节盛况,感受速度与勇气的精神图腾;走进精美绝伦的唐卡世界,体验作画过程,聆听画师“一生深耕一事”的坚守故事;参观韵味悠长的藏戏表演,与藏戏老师共舞,用行动活化民族艺术;在雄巴拉曲神水藏药厂体悟与天地共生的藏医药文化,了解藏药与西药在原料来源、成分特点、制作过程的显著区别。他们用抖音号发布视频作品9个,以数字化、多媒体、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使非遗文化“活”在当下、“潮”在青年。以“非遗”为媒,以“实践”为桥,通过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师生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为中华文脉注入青春温度与时代张力。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这个夏天,锦医青年师生的青春在烈日下拔节生长,秉承锦医人的家国情怀与求索精神,锦州医科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时代命题,拓展实践广度,强化了育人实效。锦医青年师生以担当为笔,以实践为履,丈量山河热土,奋力书写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团”聚青春 “践”证成长:锦州医科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培根铸魂担使命,擎旗阔步启新程。2025年盛夏,千余名锦医青年师生以热血为墨、以奋斗为笔,用青春吹响时代的嘹亮号角,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实践回应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