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从中学生视角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同辈和社会的原因。本文从中学生的视角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有效预防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作者简介:谢杜坤,怀化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DOI:10

摘 要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同辈和社会的原因。本文从中学生的视角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有效预防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逆反心理 成因

作者简介:谢杜坤,怀化市第三中学高中部。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23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客观要求與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 它可见于各年龄人群,但以青少年较为普遍和突出。如果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引导不及时,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需要高度重视。从中学生的视角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于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不是小孩了”

当父母反复叮嘱青少年子女交朋友要小心、出门要注意安全、上网要提防陷阱等的时候,青少年子女往往会说“我不是小孩了,这些我都懂”,表现出一副油盐不进的姿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与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分不开。

第一,大脑及其功能日益健全,为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提供了可能。青少年时期是人体发育的最重要时期。该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体机能与素质明显增强,大脑发育趋于成熟,功能日益健全,思维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日益多样化,开始超越童年期单一的正向思维模式,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与社会接触的增多,逆向思维愈益发达。这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奠下了物质基础和准备了可能的方法。可以说,正是有了青少年大脑的发育以及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才有逆反心理产生的条件。

第二,性发育逐渐成熟,使青少年成人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期是性器官发育成熟、具有生殖能力、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 这一时期,身体上的变化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动。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体变成大人模样了,具备了成人的一些外形特征,这会促使青少年总感觉自己长大了,与成人一样了,进而形成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这些意识的出现与强化,使青少年认为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了。由此看来,青少年不听教师与家长的管教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二、“老是管着我”

当问到为什么会逆反家长时,青少年首先想到的是因为“父母老是管着我,让我很烦躁。”父母本是最疼爱自己子女的人,也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子女很烦躁的情况呢?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长的过高期望以及与此相应的严格管教。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在现有考试制度下,他们一味强调或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内心需要。家长甚至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子女,要子女实现家长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理想。为此,父母常常苦口婆心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子女,企图让子女按自己的设想去奋斗、去生活,老是叮嘱子女“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能做”,处处提防,时时设限。不用说,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客观上会给子女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子女丧失信心。过多的经验灌输只会使子女产生厌烦和逆反情绪。

二是家长对子女教育或要求的方式欠妥。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与其他人相处的时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极大,因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很有必要。但有些家长由于自己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学方式方法,不能及时地观察到子女微妙的心理变化,不会根据子女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采取简单粗暴、命令式的做法,甚至用暴力相威胁使子女屈服,不给子女任何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话只会使子女产生不满和反感情绪。同时,还有些父母因为夫妻关系不好,而将负面情绪动不动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命令孩子干这干那,语气生硬,不给商量余地。这样即使子女将父母交办的事情完成了,但内心也会积满怒火,长期以往,总有一天会爆发。

由此可见,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以及方式方法欠妥的管教是促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学学、考考考”

当问及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开不开心时,部分青少年不以为然地回答不怎么样,甚至会说:“学校只知道学学学、考考考,烦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来分析下学校教育令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地方。

一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应试教育的特点是重分数、重升学率,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强度学习是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高考制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革与进步,但分数仍是重要的指挥棒,是决定能否顺利升学的最关键因素。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给每位教师定升学任务与指标。为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老师只能每天叮嘱学生学这学那、背这背那,大考小考一场接一场。这样,让学生几乎成了背诵、做题和考试的机器。长期处在这种枯燥无味而又艰辛的脑力劳动中,谁不会疲劳和厌烦呢?其次,“分数至上”的非客观评价也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逆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是王道。与此相关,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分数,而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和才艺等重视不够,甚至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贬低一个学生的其他才能。这样以来,只会使成绩欠佳的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与老师对立。

二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适合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变化的青少年。但一些老师仍坚持老一套,不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不知道补充一些青少年学生密切关注的热点,而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学手段上,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用到底,拒绝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教学方法上,不顾学生喜好,坚持满堂灌和填鸭式;在学法指导上,一味强调背背背、练练练,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生机与活力,使青少年学生对老师的说教不想听、听不进,甚至对着干。endprint

四、“那哥们真牛”

青少年心理除了受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因素影响外,同辈之间的影晌也不可小看。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青少年群体中一旦有人染了发,另外几个也会跟着染发;一旦有人抽烟,其他几个也会学抽烟;有人顶撞了老师,其他几个也会跟着效仿,就像流行性感冒,一个传染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说这是由同辈群体的特点所决定的。同辈群体中的伙伴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心理感受和需求相似,容易获得彼此的认同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他们在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如果在一个同辈群体中充满着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努力方向一致,那这种同辈关系则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此相反,如果在一个同辈群体中存在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则无疑会影响、带坏一帮人,从而改变整个群体的精神面貌。例如,同辈群体中某个青少年把社会上的反面人物当作“英雄”崇拜,长期模仿反面人物的言行,会对身边的同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的,身边的同辈会逐渐认可他的言行,感到他这样做“很酷、很帅、很牛”,甚至响应和模仿,在长期相互影响中就会形成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逆反群体。所以说,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社會上好假”

逆反心理的形成还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告诉青少年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美好的社会。但现实情况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利益关系的多样化,思想意识也日益多元,致使各种思潮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使一些“人民公仆”可能受个人主义和金钱意识的影响而变成金钱的奴隶。一些干部为了追名求利,把党纪国法抛至脑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员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印象瞬间逆转,会觉得老师教的、书本上写的与社会上宣传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继而怀疑周围的一切,觉得社会“假大空”,于是,助长了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综上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既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同辈和社会的客观影响。从中学生的角度综合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有效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注释:

张桂敏、李群、李连英.现代家庭教育导读.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218.

佐斌.健康教育读本(7年级).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

张荣臣.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endprint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小学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小学 » 从中学生视角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同辈和社会的原因。本文从中学生的视角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有效预防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作者简介:谢杜坤,怀化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