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语/文 作者为上海的一名儿科医生 来源:医院院长公众号(yiyuanyuanzhang)
看到一则关于国外的病童医院,他们强调在重症监护室父母探视,因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所以他们开放全天探视。但在中国,不少家长除了履行对孩子的照顾,还要兼顾“关爱”医生。到现如今,更有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半数以上带孩子走进医院的家长均是带着质疑的目光,甚至他们会带上录音机、摄影机跟踪,只为了在细枝末节间找出医生的错误,留作以后上庭使用。
图片来源于东方IC
如此情景,除了叹息。另一点也甚是不解:他们的用心当真是希望孩子病好,还是仅希望找到医疗中的披露,然后再搞得某位医生翻不了身,最好是赏他一丈红,乱棍打死。
没有信任感的医疗正在默默地推广开来。
正如外国专家所述,没有什么比得上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我们也期盼,有朝一日,即使是危重病房也能够允许家属全天探视。
自己在临床工作,有次给患儿下病危通知,却是被十几个家长团团围住,那一刻不能不说是害怕。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亲眼看到孩子处于深昏迷状态,相信他们不会再质疑我的判断。
来源于东方IC
作为医生当真希望能够具有回春的高超医术,也真切希望在病患家属的监督、协助和信任下做到完善。
然而,这完全不可能,因为在中国有几类奇特的现象:首先,患儿家属不能忍受孩子受到医疗治疗中的痛苦,他们看着孩子哭均是声泪俱下。但说实在话,他们的眼泪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紧张之余的动作会影响到无菌操作导致严重后果。再则,还会起到心里暗示的反向效果,因为现实中多数的家长不会鼓励孩子:“你真勇敢,你做得到!”“这是为你治病,你要感谢阿姨、叔叔,你要加油!”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听到更多的言语是,“宝贝,不哭,痛了。”更甚者,有时也会听到,“阿姨把宝贝弄痛了,妈妈打他们。”
这便是中国最经典的培养孩子模式,相信此情此景大家都有所耳闻目睹。正如孩子们不小心摔倒,或是撞到头,家里人总是呵护着说:孩子不哭,是地板的错!是板凳的错!是桌子的错!把我们宝宝弄痛了!
正是这样,我们自小便被教育成遇到问题,最先做到的是推卸责任!这不是你的错!
图片来源于东方IC
长此以往,我们中国人的肩膀还能够承受多少重量!!!
其次,如若让家属们进入监护室探视,他们会盯住医生做每项操作,偶尔还会参与其中,用情感思维否定医疗上的决策,甚至与医生们有些肢体摩擦,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倒也不足为奇。这里,让我们设想一个简单情节,如果考试当中,监考老师以怀疑你作弊的目光盯着你做每一道题目,不知道有何人可以得到正常发挥!
再次,便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一个孩子生病,不多久,七大姑八大姨地也便赶来,一不小心便会把医院装扮得像个热闹的菜市场。另有一些陪同家属,往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各类问题提出质疑,带着“专业”的口吻(多来源于百度)。相信他们大多是好心。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的状态确实在莫名地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是高知识分子的姿态。并不否定他们关心这些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可是,更多时候却有显摆之嫌。
图片来源于东方IC
仅以上几点,怕是医院监护室内开放的窗口还要很长的时日,或许仍需要几十年,甚或是上百年的血泪代价才可以达到。
但如果双方均抱着感恩、信任和理解的心情,我们前方的情景又是什么?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此文由 中国教育导报-新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育导报 > 新闻 » 差距:国外家长会鼓励孩子勇敢和感恩医生,国内是宝贝别哭